第407章 域外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有些事,在国内体会不到,来到这万里之遥的度假小岛上,才明白出名这种事,真的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的。

国民偶像戴义琴的影响力,在东亚大陆吊打好几个小马扎乐队,出了国境线,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
就好比现在,几人去找吃饭的地方,就看见前面用棚子搭起来的海边美食店里聚集了一批年轻人,估计就是梅逢春和李萱等人预订位置的地方。

将潜水用品暂存后,金尚和张云鹰靠近,就见先到一步的梅文辉双臂抱胸,看着一名名肤色各异的男女大致排好队,等着和偶像合影求签名。

来了不长时间,已经遇到过不止一次此类事件了,基本都是某个歌迷发现了熟悉的面孔,上前询问确认后,消息传开,附近的小伙子和小女孩过来和难得一见的歌星打招呼。

也就加入时间最晚的张鵟名气最差,没多少代表作,存在感不足,可看在同队成员的份上,大家对她还是很不错的。

梅逢春的《Dreams》和《Venus》两首歌的名气最大,方桦更加厉害一点,《Yesterday Once More》,《La Isla Bonita》和《Rolling In The Deep》等外语歌流传甚广,元休的《My Stupid Heart》,《Lemon Tree》,《That Girl》,《Moonlight Flower》和《The Spectre》等佳作也不差,甚至因为发行的外语歌更多,更受关注一点。

花了十几分钟时间,热情的歌迷才纷纷散去,招呼服务员将菜端上桌,大家才开始放下心来,舒坦地享受适度疲劳后的悠闲时光。

南太平洋的度假小岛上,这个季节的游客还是很多的,有来自北边的亚洲人,西欧和大西洋东岸、南美来的也很多。

作为中原文化圈影响范围的边缘地带,一直都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区,接受外来艺术作品的程度是很深的,一部在东亚风靡的电影,会被引进到这边,也是理所当然。

票房什么的,再高也赚不到太多钱,基本都是外包给本地发行公司或者买断的,便宜是人家的。

不止是院线电影,录像带,DVD,小说书籍,音乐专辑等,基本都是一口价。

发行渠道没有铺设过来,就不要指望什么分成条款了,赚多赚少,全凭人家一张嘴,盗版造假等也管不了,还不如交给地头蛇处置。

“没料到,在这种地方还能遇到自己的歌迷。”

梅逢春吃了几口奶油糕点,后十分感慨地对金尚说道,

“我看……也不像是没见过世面的地方,每年到这里来度假的明星也不少,也没听说有追到餐桌前的。”

“从国内来的明星很少见。”

刚来那天,金尚就看到一名来自南欧的著名网球大师,似乎不是第一次来,和当地人都混熟了,也没谁上赶着去要签名合影。

除此之外,体育健将,娱乐明星,退休政客,过气搞笑艺人等知名人士真不少,引发的骚动并不多,倒是第一次来的金尚等人,稍微掀起了一点波澜。

“也就是说,你创作的歌曲,老外更加喜欢?”

“不能这么说吧!”

金尚想了想之后,摇摇头道:

“华语流行音乐,尤其是摇滚,电音以及HIPHOP等曲风,在国内是受到压制的,相比之下,民谣的市场更大。”

穿越以来,金尚就意识到了,国内这辈子和前世的差距挺大,传统更加顽固,传承得更加完整,想要轻松更易是不可能的。

现在已经算好的了,搁在十几年前,电视广播里,上个时代的歌手们的作品,就像是留声机时代的残留回响,金尚还记得小学时候,主流歌曲的风格,就像是充斥着流行爵士的时代曲风和宫廷礼乐杂糅后的产物。

如果应要有个类比的话,就好比令和时代的尼特族听半个世纪前的演歌一样,觉得很厉害的同时,又有一种实在欣赏不来的落差感。

至于十分受欢迎的现场舞曲,参考那一首十分有年代感的《夜上海》,主流听众觉得很不错,自己认为三十年前就应该淘汰的别扭感,一直都挥之不去。

幸好这些年国内外交流频繁,连长时间混迹地下音乐圈的摇滚都开始登堂入室了,否则,金尚从上辈子带过来的那么多流行金曲,有没有用武之地都不清楚。

经济开始加速发展,国际局势稳定,一度被压制的文艺事业,又开始焕发不一般的光彩,国大民骄,且自有一番能自圆其说的理论支撑,对外的渴求就没那么急迫了。

哪怕是最激进的文化改良派,也就到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的地步,如“黑船来袭”之后的全盘西化的主张,是压根不可能有生命力的。

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前十年里,在国内流行过的金曲,基本都是经受过国内外市场检验,有半殖民半封建历史的东亚文化圈可以接受的作品,在这个世界的九十年代中后期能被接受,也是理所当然,本质上,它们的精神内核是很相近的。

但纯粹的外语歌,多多少少还是有点问题,懂英语的人,远不如前世同期多就是最大关隘,听不懂,听的少,接受困难,可对老外来说,却刚刚好。

至于小马扎乐队和戴义琴这两年对国内音乐圈的影响,可以类比八十年代在春晚唱跳《冬天里的一把火》,九十年代Beyond乐队风靡追求炫酷的青少年学生群体,二十一世纪初中国风横空出世。

在戴义琴唱响《男儿当自强》之前,没人会拿《将军令》这样的传世名曲做流行改编;梅疏影出名后,音乐圈才意识到,女孩子也能玩摇滚玩得一点都不非主流;元休的HipHop单曲《快乐崇拜》让歌迷大开眼界,流行歌曲原来还可以这么唱。

国内的大众音乐的曲风渐渐多样,小马扎乐队和戴义琴功不可没。

今年上半年,国内发行的音乐专辑,金尚也听过一些,百花齐放不说,很多歌曲的质量,并不比上辈子千禧年前后那几年差。

到底是传统文化没有断档,歌迷吃过细糠,音乐人水平还比较在线的时代,只要金尚为他们推开那扇门,其他同行就能将这条小路拓宽成康庄大道。

聊起国内现状,今年夏季毕业的梅逢春和方桦也万分感慨,尤其是后者,自述她这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小姑娘有说不完的话。

“我的工作前辈给我说,国内同行已经意识到了有问题,可大范围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,又怕老百姓接受不了。一味地在地方戏剧,山野冷门乐器中找创新灵感,很明显是以前那条路走到头了,得为音乐圈注入新的元素,就好比一潭死水,需要引来活水,否则,我们这些如同鱼儿一般的从业者,都没什么大前途了。”

小马扎乐队和戴义琴让人们知道了,老百姓接受什么样的创新,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曲风,其实没那么离经叛道,歌迷的喜好范围比想象中宽多了。

“这也是国内音乐圈的基础本来就很好,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,就能得到长足的发展。”

和国外那种隔三差五就冒出几个细分流派曲风的环境不同,华语乐坛的市场更大,潜力不小,什么样的爱好者都有,只要不是和原有的相差太远,基本都能混得不错。
通俗点说,就是林子大了,什么鸟都有,而且建立在庞大的歌迷基础上,绝对数量都不小。

当然了,戴义琴和小马扎乐队能够在国外如此顺利地传播名气,和MP3播放器的热销,跟进的今夕音乐提供正版电子乐,以点带面,渐渐造成声势不无关系。

有一点可能十分反直觉,录像机,影碟机以及随身听,并不是哪里都有的,甚至连数据载体的DVD录像带租售门店,在国外并不是那么普遍。

脚下的南太平洋旅游度假岛还好,有电影院,电力不缺,衣食住行也很方便,但并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品都齐全。

哪怕是盗版,也要算物料,也得计算成本,一张专辑盗版碟成本不高,可从生产地运到这座岛屿上,就没那么便宜了。

对家里条件不错,买了电脑,牵了宽带能上网的家庭来说,今夕音乐提供的电子版专辑,比实体盗版碟片来得还快,捆绑在一起的MP3播放器,就成为最时尚流行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了。

播放器这种东西,只是个媒介,想要发挥作用,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优质歌曲。

遗憾的是,不止国外,连国内的唱片公司,都抵制今夕音乐这种在他们看来,会严重侵犯切身利益,一文不值的小玩意,压根不愿意将曲库授权在网络上播放,对所谓电子专辑更是严防死守。

这种情况下,今夕音乐的曲库就没那么大,也没那么杂了,有限的正版电子专辑中,戴义琴和小马扎乐队的歌曲,就占据了半壁江山,他们在国内外网络歌迷心中的存在感变强,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。

顶尖的就那么多,不火谁火?

方桦毕业后,就正式宣布退出小马扎乐队了,目前在一家事业编单位中工作,不太忙,但也不清闲,时不时有任务要完成。

这次能一起来旅游度假,是在入职培训之后,提前享受了今年的高温假。

那边的工作,主要是歌唱表演任务,也包含音乐艺术方面的理论研究,身为优等生的方桦,是这方面的行家,扎实的理论,结合金尚二世为人的丰富经验,确实能开创性地提出不少新颖的观点。

水论文,打报告方面,是完全足够了。

同年毕业的梅逢春,则准备继续在流行歌手的路子上走下去,如果顺利,明年上半年就会脱离小马扎乐队单飞。

“大家都陆陆续续走了,好可惜。”

张鵟有些遗憾地说着,

这两年她的日子过得很充实,除了准备专升本比较伤脑筋外,小马扎乐队的发展很顺利,让她产生了以后会一直如此的想法。

可惜,时间不等人,到了日子,总得有离别的时候。

“也不是以后就见不着了,都在京城,还是能时常出来聚一聚的。”

朋友不多的梅逢春,早就意识到团队有走到头的时候,乐队除了主唱,还有其他存在感很强的成员,时机成熟单飞是必然的。

这些年,金尚带着三个小姑娘也赚了不少钱,从以前买个两三千的随身听都舍不得的学生,变成了身家千万的富婆,变化不可谓不大。

好在的大家的交情没有变质。
——
饭桌上,大家分成几个小团体,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,吃饱喝足后,休息了一会,女孩子带着几个小朋友去海边捡贝壳,堆沙堡。

“大家都是新手,潜水项目一部分需要证件,玩不了,只能去租潜水器,看深水珊瑚礁和鱼群。”

有点经验的梅文辉介绍道,
“海钓的游艇已经准备好了,后面几天都可以。”

微微散发着咸腥的海风吹了过来,鼻孔有点干涩的感觉,金尚擦了擦鼻梁,瓮声瓮气地回应道:

“你安排就好,我哪天都行。”

“滑翔伞要等等,现在是旅游旺季,人还挺多的,不太好预约。早知道就先准备好,没想到这么抢手。”

“嗯……”

几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,走到一处海边悬崖不远处,眺望着远处不断往岸边扑击的海浪,金尚突然想起了什么,
“听说文辉表哥明年下半年完婚,怎么没见你带女朋友过来?”

“本来说好了,临时有点事,只能下次了。”

“喔?什么样的,我都没见过呐……”

“普通教师家庭,我外公老部下的亲戚,我们从小就认识,熟悉但不亲密,后来有几个叔叔伯伯喝多了,半开玩笑一样拉了个媒……”

“结果就成了?”

“缘分吧!没啥轰轰烈烈的故事,平淡且水到渠成的感觉。”

这就挺好了!
梅文辉从懂事开始,基本就在为当父亲梅应年的助手以及接班人做准备,按理说,找个门当户对,或者对事业有帮助的贤内助比较好。

不过嘛,能够有个将家庭经营妥帖的小家碧玉也挺好。

最重要的是,梅文辉本人挺满意。

已经二十七岁了,身为梅老二培养的接班人,早点成家,不是坏事。

(本章完)
sitemap